1.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方法,就是对物体进行灼烧,看是否能问到烧焦的羽毛味,如果可以问到烧焦的羽毛味,那么证明有蛋白质的存在。
2.中学的化学课上也教过我们不少的方法,比如说吧蛋白质和浓HNO3进行反应,如果能够变性产生黄色不溶性物质,那么该物体是蛋白质。
3.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含有蛋白质的屋子磨成浆然后过滤,取滤液进行测试,可以先在滤液中加氢氧化钠(NaOH),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出现紫色反应,就为蛋白质。
一般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双缩脲试剂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
一般鉴别蛋白质的最简便方法分以下两种情况:
1.检验固体物质:最简便方法是火烧,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有则含蛋白质,无则不含;
2.检验液体物质:最简便方法是加入适量食盐或身边易得的可溶性盐充分混合看其是否凝聚现象出现,有则含蛋白质,无则不含。
1、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2、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1%氢氧化钾、几滴1%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
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多肽),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配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鉴定反应蛋白质单位1-10mg。
3、酚试剂法
取6支试管分别标号,前5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不加标准蛋白溶液,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650nm波长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4、紫外吸收法
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
取9支试管分别标号,前8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1号试管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而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每支试管液体总量通过加入蒸馏水补足而保持一致,将液体混合均匀,在280nm波长处进行比色,记录吸光度值。
5、考马斯亮蓝法
考马斯亮蓝显色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可与考马斯亮蓝G-250 定量结合。当考马斯亮蓝 G-250 与蛋白质结合后,其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峰从 465nm 变为 595nm。
在考马斯亮蓝 G-250 过量且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当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不同时,就会有不同量的考马斯亮蓝 G-250 从吸收峰为 465nm 的形式转变成吸收峰为 595nm 的形式,而且这种转变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一般情况,当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增加时,显色液在 595nm 处的吸光度基本能保持线性增加,因此可以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显色法来测定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测定的方法有双缩脲法、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酚试剂法等。
蛋白质测定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 人体正常值一般是60~80g/L。蛋白质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蛋白质测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部分疾病可能导致人体蛋白质含量变化。其中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脱水、外伤性休克、肾病可导致人体蛋白质含量增加,患有肝脏疾病、严重烧伤、大出血、营养不良、长期消耗性疾病会导致人体蛋白质含量下降。
蛋白质测定在临床上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但并不是绝对的,只是提供一个诊断方向。
双缩脲法是检测蛋白质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这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低一点,但是速度却比较快,一般用20到30分钟的时间就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人体内蛋白质的含量了。
不过通过双缩脲法只能够检测出蛋白质含量多少,并不能够清楚的判断出是哪种蛋白质。因为这种方法检测的时候不同蛋白质的显色程度是相似的,所以就很难辨别了。
1、对物体进行灼烧,看是否能闻到烧焦的羽毛味,如果可以闻到烧焦的羽毛味,那么证明有蛋白质的存在。
2、蛋白质和浓HNO3进行反应,如果能够变性产生黄色不溶性物质,那么该物体是蛋白质。
3、把含有蛋白质的豆子磨成浆然后过滤,取滤液进行测试,可以先在滤液中加氢氧化钠(NaOH),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出现紫色反应,为蛋白质。
4、通过质谱仪,它的原理主要是根据肽质量指纹图谱与蛋白质数据库中蛋白质的理论PMF进行比
上一篇:公务员收礼品不超过多少
下一篇: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300字六年级
发表评论